“镜湖流水漾清波,狂课归舟逸兴多。”11月10日下午,太阳官网在镜湖校区图书馆四楼学术空间成功举办了晓风长篇小说《湖山之间》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新时代文学研究与实践中心、浙江省高校文艺评论联盟共同举办,会议采用“线上和线下”同步直播的形式进行。
出席本次会议的有,作者晓风即原浙江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肖瑞峰教授、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程光炜、浙江省作协主席艾伟、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院长、《长江文艺评论》副主编蔡家园、《文学报》评论部主任傅小平、《浙江社会科学》副编审刘洋、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寿桐、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玉、浙江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翟业军、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晓玥、《宁波大学学报》副主编南志刚、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保欣和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赵顺宏等多位专家学者。太阳官网副校长朱文斌,中文学院院长刘家思以及钱虹、任茹文、李相银、刘红英、韩雷、余群、张荔、潘海军、邵君立、王慧开、沈杰、刘勇辰、许哲煜等教师参加了研讨会。
朱文斌在致辞中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并指出了举办这次研讨会对于太阳官网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的重要意义。他以 “年轻”“努力”“生机勃勃”这三个特点简要介绍了太阳官网的基本情况。同时朱文斌向与会老师隆重介绍了《湖山之间》作者晓风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文学作品,他表示《湖山之间》“在时空交错的视阈中,描绘了母女两代人与时代相同步的命运史与心灵史。”是新时代以来“学者小说”中的上乘之作。他强调,与会的领导和专家都是当代文学创作或批评界的翘楚,希望大家在研讨会中畅所欲言,多多贡献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主任、党委书记,作家出版社社长吴义勤、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艾伟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参加研讨会,做了重要的致辞和评价。
吴义勤代表作家协会、作家出版集团、作家出版社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认为小说《湖山之间》“是崭新的题材和人物”,“体现了他更敏锐开阔的艺术触角,更热切的现实情怀,更大的文学野心和更自由的驾驭他的题材的能力”,体现了鲜明的个人风格。他说:“杨小倩和张大凤这两个人物形象可以说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都有些典型性和人性魅力。两个人身上都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色。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心灵史,她们的心路历程可以说都贴合着时代和生活的脉搏。打着地域文化、地域性格的烙印,每个人都有她打动人心的力量。特别是我觉得杨小倩作为一个辅导员处理学生自杀事件这一个情节,应该说有很强的现实冲击力,有现实的反思和批判的力量。”他说有非常新的艺术追求和思想追求,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一是“语言特别干净雅致,而且有古风诗韵。我觉得这与他长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有关,但是他的语言又不卖弄、不做作、不炫耀、没有学究气”;二是“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他的小说当然有很深刻的现实的批判,也有很深刻的对国民性的反思。但是他笔下的人物不是脸谱化和漫画化的”;三是“非常丰厚的知识性和思想性的容量。比如关于文学史、古典文学、诗词曲赋这些知识性的东西。”同时,“又有非常饱满的生活的细节”。他说作品情节非常好看,不单薄,非常耐回味,非常能满足我们的阅读欲望。
程光炜代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致辞。他说:“因为疫情的关系,我没有到现场当面向晓风老师表达祝贺,我通过视频也可以表达这种感情”;“当代文学研究会作为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组织,它一向是两大块,一个就是文学史研究,还有一个就是文学批评。当代文学会研究会的相当一部分老师都身兼两职。因此晓风老师的长篇小说《湖山之间》一定会给很多人带来的惊喜和期待。”他认为“吴义勤书记对作品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很细致的理解,我觉得他讲得很好。”他指出长篇小说《湖山之间》作为学者小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个独特的风景,有“很多新的发现”。
艾伟代表浙江省作家协会,首先祝贺晓风老师又出新著,并预祝此次研讨会圆满成功。他指出,在这短短的六七年时间,晓风“不断给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当代、十月等著名刊物发表了大量的长篇以及中篇小说,其创造力之旺盛,数量、质量之高,极为罕见”,“是一位青年作家才具有的蓬勃的激情和创造力”;“在新作《湖山之间》里,晓风老师拓展了他熟悉的高校和学界范围,大踏步地走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关于这部书,就我个人的阅读感受而言,我觉得这部小说依旧大胆,学业者所特有的书香气息及语言、修辞文雅,又不失趣味。晓风老师在书中谈笑风生,其中的比喻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的《围城》的比喻,各有妙处。如果有所谓的学者小说,我想晓风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位。
随后,朱寿桐、高玉、蔡家园,傅小平、刘洋、翟业军、钱虹、周保欣、张晓玥、南志刚、刘家思、赵顺宏、任茹文、刘红英等专家相继发言,从艺术构思到题材处理,从人物描写达到思想意蕴,从叙叙事特色到艺术技巧,从话语方式到艺术风格,对作品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和评价。
原澳门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寿桐教授以“《湖山之间》比一般江湖”为题做了发言。他指出:“这部小说在写大学,写大学的生活的时候,晓风先生把大学里面那种不是那么单纯的具有某种江湖气息的东西挖掘出来,这东西才真正可看,也才真正好看,才能让大学以外的人对大学生活有一个窥视的管道。”他说:“我把这种大学描写、大学写作的这样的一种丰富性,这样的一种江湖行的味道概括为一个字“荤”。不是犯“浑” 是一种搅“浑”。我觉得,生活我们可以要把它清流如注,但是反映在作品里面的这样的生活,实际上我们要对它进行一种浑浊的、浑沌的和浑厚的把握。”“这样一个浑浊的把握,是这个小说的丰富性、复杂性的一个生动的呈示。”
著名学者、文学评论家、浙江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玉教授指出:“《湖山之间》是晓风教授的新作,与其以往的高校题材作品不同,这部作品不再纯粹的以高校生活作为题材,而是以更广阔的视野,在时空交错的视野中,描绘出母女两代人的心灵成长、历史经历。作者立足于21世纪新时代,从女儿杨小倩在高校中工作的种种经历,将母亲张大凤奋力拼搏的艰苦岁月投以回报、凝视,折射出时代变迁中的常与变”。“严肃叩问现实,反映并反思当代社会”,“在两相对照中,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母女两代人代际的差异,以及对当下社会的审视和思考。”同时,作者用诙谐流畅的语言,开创了墙里墙外的创作形态。他以“林海深处回望真情”“西子湖畔叩问现实”“湖山之间墙里墙外的创作形态”等三个标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湖北省文联文学研究院院长、《长江文艺》副主编蔡家园发言指出:“我觉得这也是一部破圈之作”,他用“博观约取”“情深意长”两个成语来概括它的特点:“博观”就是指小说由个体命运而对人生对待社会历史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关照;“约取”指的是作家对生活进行对象化之后进行精干体验而塑造的艺术形象,而这几个形象可谓作家博观生活之后约取的成果;“情深是作家以饱含深情与怜悯的笔触,深入探寻人物的情感世界,丰富了我们对爱的认知”;“意长”即“意味深长”,指小说对于社会问题、教育问题有很多深入的思考,许多情节都发人深省。” 他说:“《湖山之间》是一部非常好读、耐读的长篇小说。”
《浙江社会科学》杂志社刘洋副编审发言指出:“小说是对中国传统叙事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是他的‘大学三部曲’的高校题材小说的延续”,“但是视野明显更为宏阔,写作题材也扩大了”。“故事以突发的学生自杀事件为导火索,先后串联起高校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紧张关系、高校体质弊端、社会的贫富差距还有改革开放中的个人选择等诸多方面。全篇叙事头绪纷繁,却一丝不乱,今昔切换交错有致,起承转合巧妙自然”,“将传统叙事内在的叙事逻辑与意识流方式相结合,在有限的叙事时间中,却渐次铺展开主人公和他的母亲的全部生活经历,而且涵摄了高校和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和矛盾,体现了高超的叙事技巧。”
浙江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著名文艺评论家翟业军发言指出:“作家的终极用意不一定是要讲述一个故事,而是要全面的、深刻的、细致的展现自己。他稳稳的把握着、把控着人物的情绪、情节的走向、叙事的基调。他是这个小说里的上帝,这个小说世界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的全部的来源。于是要了解一个大学里的优秀的学者和一个优秀的杰出的管理者是如何看待中国近40年来的发展变化,是如何面对日益光怪陆离的事项呢?最好的方式、最捷径的方式可能就是来看看《湖山之间》。”他强调:“《湖山之间》正好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一种与所叙述的事件高度贴近写作的终极目的,正在于呈现出写作者自己的学识、认知、胸襟、情怀等等这样的一种小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湖山之间》它是一种散文化的小说。这是现代小说的另外一种可能性。”
太阳集团tcy8722网站钱虹教授以《血肉丰满的当代校园风景长卷》为题发言,认为“《湖山之间》是一部有血有肉的大学校园的现实题材的连续剧”;是“反映当今社会时代风俗人情的一种晴雨表”;处理自杀“事件背后深刻又复杂的社会关系引人深思”;校方工作人员以自杀学生获奖的名义私底下给家属经济上的帮助,让我感受到社会还是有温暖的;书卷气是指作品中的古典文学基础,一般的没文化的人真写不出来。
浙江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保欣教授说:“小说《湖山之间》设置了两个时间、两个空间。这两个时间一个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到90年代,一个是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在这个时间的处理上,作者用一种穿插处理方式,构成了一种对话,而且这个是小说当中的不言之言。在小说当中,我们所看到的那是浮在海平面上面的东西。这个不言之言,我觉得更重要,它变成了两个时代的这样一个对话。”“我觉得两个时代之间构成了一种对话和潜对话的关系,同时也构成了一种辩论的关系。《湖山之间》远远超出了高校题材,它更多的把我们带入了对历史的思考,对人类的命运的思考。”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晓玥教授说:“小说体现了一种大学江湖气质。”《湖山之间》实现了三个回归,一个是现实题材的故事小说的回归。当然这个故事不仅仅是情节或者是外在的世界意义,有非常广阔的生活。第二个回归是人物小说的回归。《湖山之间》写了两条线索,一方面是辅导员小倩,再有他母亲大凤。两条线线索,两个时空板块复合展开,形成人物画廊。我觉得无论是从大学校长还是到辅导员,都是对我们当代小说、当代文学,尤其是校园文学人物画廊的丰富和开阔。第三点就是这种书卷气息的回归。语言的典雅隽永,古典诗词的信手捻来。” “《湖山之间》小说中40年来中国历史的巨变,我觉得这个既是入乎其内的,又是出乎其外的。而入是非常深切的,出又是高远、宽广的。”
《宁波大学学报》副主编南志刚教授的发言谈了三个审美特征:“阅读《湖山之间》想了三个关键词,一个是整饬、一个是端庄、一个是雅正。” “小说的整饬不仅仅体现在结构上,也体现在人物和环境的关系,包括情节都有肖老师自觉地设计”;“端庄表现的首先是一种写作姿态,由这个写作姿态影响的叙事方式和情感处理方式,包括场景转换”,作者“写作姿态很端庄,可能是受古典文学这种温柔敦厚的影响,文字干净、分寸感好”;雅正既包括肖老师对整个小说创作的题材处理、情感处理,特别反应在人物关系上。
中文学院院长刘家思教授以《“骑墙”的艺术风景》发言。他指出,《湖山之间》是作者里程碑式的作品,显示了宏阔的艺术视野和诗意化的艺术特征。他说:“小说中作者深刻的思想表现和人性剖析,还有独特的话语形态以及表现技巧都显示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显示了近几年我们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一个重要收获。”他以“墙内与墙外:壮阔诗境的精心构建”“心理与现实:人性观照的理想期待”“传统与现代:艺术话语的独特创造”为小标题,对小说的叙事特色进行了深入探讨。
浙江财经大学赵顺宏教授以《<湖山之间>的跨度与力度》为题做了发言。他指出:“小说时间跨度50年左右,主要是讲改革开放这一阶段两代人的奋斗故事,地域上从东北的林区到杭州的现代都市”。“这些都体现出小说《湖山之间》的跨度。”“我想讲的重点是它的力度,是小说如何将这样宽阔的视野,宽阔的校园内外的生活连接在一起。如果要说连接这个里面最核心的一个地方,在什么地方呢?其实就是东海大学学生的自杀事件。”“看上去是一桩社会事件,但实际上这里面会涉及到非常深的人性的内容”,“写得非常好的一个地方就是作者如何去透视自杀学生的内心世界”,“作品当中这一段有大量的关于自杀学生的性描写,我觉得这是透视这个这个学生的精神世界是最准确的地方。”
中文系主任任汝文教授说:“《湖山之间》中,主人公杨小倩在南方城市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矛盾顶点,是面对和处理金世遗的自杀事件,人物与高校和高校以外的社会所构成的环境形成激烈碰撞”,“在艰难和苦痛的宽广现实中,引导读者意识到人性的善意和发现可能的正面的引路人,在可被感知的人世甜蜜和崇高中去寻找人性和人格的上升通道。”
刘红英副教授以《流动的地域——<湖山之间>的文化隐喻和潜在的结构》为题发言。她对《湖山之间》中杨小倩和金刚强两个形象进行了探讨。她认为他们结局不同是文化资本不同造成的。她指出:“《湖山之间》在表层结构上杨小倩是一个积极的形象,金刚强是一个患有抑郁症的问题青年。但是在深层结构上,杨小倩所携带的文化资本,它是与官方的、主流的、权利的这样一个层面相应映,金刚强则是相反。” “这应该是作者也是肖老师的写作策略。”
李向吟教授以钱谦益评价侯方域的感觉就小说的“迥异于他人的一种写作风格”进行了探讨,将小说称之为“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更愿意称其为才子之书、君子之书、公子之书。”
这个研讨会各抒己见,精彩纷呈,气氛融洽和谐。最后,晓风老师致辞,与嘉宾们讲述了创作这部小说的心路历程以及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感想,朱文斌副校长总结,他表示太阳官网应借此良机把文学学科和专业建设好,争取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出好成果。
中文学院近百名自愿参加旁听,两名学生也主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晓风进行了互动交流、提问解答。
文: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大学生传媒中心新闻部 戴哲恒 张婷婷